
课题组简介
张圆教授课题组基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省建筑生态物理技术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研究生智慧人居与健康城市学术交流与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城市声景与建筑声环境、恢复性环境与人居福祉、健康建筑设计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以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我们探讨城市开放空间、室内外职业环境、文化教育空间等领域的声环境问题,同时关注声学理论和使用者情感体验及健康效应。通过研究成果,我们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居民的健康、舒适和福祉做出学术贡献。
本课题组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的研究技术,致力于推动城市声环境领域的前沿研究,持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欢迎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合作者联系我们。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声景与人居健康:聚焦于城市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的深层关系,致力于推动声学研究从“控制噪声”的传统范式,向“营造积极声景”的前沿理念转型。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声景恢复性效应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国内率先将恢复性环境理论引入声景研究,开创性地采用人因实验方法,系统探究了声景对人心理与生理的积极影响,早期代表性成果发表于《建筑学报》《新建筑》及《Noise & Health》等期刊。作为欧洲研究理事会(ERC)重大项目“声景指标(SSID)”的核心国际合作者,主持中国区课题,建立了中国寒地城市声景数据库,并与全球18个国家团队同步完成了声景感知评价量表的跨语言翻译与验证工作,该成果已纳入ISO国际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并验证了适用于中文语境的本土化评价量表,为国际声景标准化的中国方案贡献了关键理论与数据。系列成果发表于《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pj Urban Sustainability》《Nexus》等领域顶刊。
健康声环境与支持性设计:以提升使用者健康、福祉与工作效率为目标,聚焦特定功能建筑的声环境核心问题,开展“人因-健康-设计”一体化研究,实践建筑声学的应用导向与社会价值。研究以交叉学科方法为驱动,将环境心理学、生理学测量与建筑学设计紧密结合,实现了从传统的物理指标评价,到关注人的主观体验、行为绩效与健康结果的深化。针对开放式办公、中小学教室、医疗空间、居家办公等典型场景,系统研究了声环境对使用者认知负荷、工作压力与交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形成了基于证据的支持性设计策略与声学优化方案。系列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建筑学报》《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
交通噪声及其影响研究:关注城市交通噪声这一关键环境压力源,系统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传播机制及其对居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复杂影响。研究综合运用现场实测、人因实验、理论模拟与人工智能等多元技术手段,致力于精准评估与预测交通噪声。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开发城市交通噪声快速制图方法上取得突破,为城市规划与噪声治理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研究还关注道路交通对口袋公园等城市开放空间环境品质的耦合影响,探索声景协同优化策略,为缓解交通噪声负面影响、提升城市声环境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从“机理解释”到“智慧化设计工具开发”技术跨越。相关成果发表于《声学技术》《应用声学》《Applied Acoustics》《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ery》《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
最新动态